艺术批评家谭天执著于绘画 称当今书画家多轻视艺术理论和批评
在“复合型”人才辈出的古代,集画坛巨匠和美术理论家于一身者屡见不鲜,如南齐时代的人物画家谢赫,著《古画品录》,以品论画,“六法”论影响深远;五代时期的山水画大师荆浩,撰《笔法记》,“六要”论至今被山水画家封为圭臬;“清初四僧”中的石涛,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传世名作《画语录》中的“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的境界可谓登峰造极……然而,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或是过分强调“术业有专攻”,抑或是人的精力有限,美术队伍中既是美术理论家又是画坛骄子者少之又少了。于是,不少理论家只是玩玩笔墨画刷,陶冶一下性情,多不像谭天那样把画画当回事儿。
以美术理论享誉于世的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谭天,几十年来却笔耕不辍。从中国山水画式的“油画山水”,到狂野的“荷·和”,再到深邃空灵的“天·合”, 谭天以坚实的美术理论为支撑,用“以西解中”的绘画方法,构建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着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思考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自用我法”地写着(而不是制作着)中国油画。
专题文/图 吴聿立
本专题图片均为谭天作品
用中国文化滋养世界文化
记者:您是国画科班出身,但以艺术批评家身份行世,学术成果还算丰硕。按理说,您最应选择的绘画工具是毛笔和宣纸,而不是自己不太熟悉的油画材料。然而,《天·合》、《荷·和》、“油画山水”等系列作品却让事实与人们的想象大相径庭,这是为什么?
谭天:我自己的志向是追求一个艺术家的最理想状态。大学本科时,我学的是中国画,然后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美术史论,目的是从理论上寻求突破口。而学习结果有效的也只有一点,就是认识到用西方的绘画材料表现中国的艺术观念,这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因此我提出了“油画山水”,并写了许多论证的文章。近二十多年来,我也一直进行着“油画山水”的创作实践,并在实践中又总结了“五远”说,在传统山水画的“三远”(平远、高远、深远)中增添了“宏远”与“微远”两个向度,并创作了一批“宏远”与“微远”的作品,这些在“天·合”展览中有所呈现。
记者:“以西解中”是您的艺术观点,也在指导您的艺术创作。其实,“以西解中”也好,“洋为中用”、“折衷中西”也罢,这些艺术主张都有着非凡的魄力和前瞻性,是中国艺术创作的保鲜剂。但真正贯彻起来,又导致了诸多“不中不西”、“两头不到位”现象的产生,急人!您应怎样在“以西解中”的过程中避免“不中不西”、“两头不到位”悲剧的重演?
谭天:我提出“以西解中”,目的是“以中养西”,以中国文化滋养世界文化。任何事物的创新肇始都不可能是非常成熟的,中国油画在一百年前也是“不中不西”、“两头不到位”,这不是悲剧,这是必然规律,只有遇到生涩时就停止、“半途而废”的创新才是悲剧。我应对艺术探索问题的选择,是专一与坚持。
美术写实主义面临着危机
记者:您对新中国油画中的实用主义有着精辟的见解,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又给中国的美术创作带来什么影响?
谭天:就新中国油画的实用主义而言,我认为主要体现在美术创作、美术教育和美术展览三方面。
首先是美术创作的实用主义。这里为了简约和整体,谈美术创作还是采用只谈形式与内容。简单讲,新中国油画创作形式的主干和主流就是“写实”和“类写实”,美术界的“传统”和“前卫”都吃“写实”这一套,从信奉的广度和深度上看,可尊其为“写实主义”。通观新中国美术,无论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画家,凡是卖座的、叫得响的、排得上座次的,无不仰仗其写实的功力(那些走到“似与不似之间”的画家,只能算“类写实”而已)——作为主流美术的创作,采取的是“歌颂”的态度;作为“前卫”艺术的创作,采取是“暴露”的态度。总之,新中国油画创作,无论是在艺术形式上,还是观念内容上都是实用主义催生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反过来又推动实用主义,形成了一个互动循环的大系统。
其次,美术教育的实用主义。新中国的美术教育主要分为二个大层次,即精英与大众,提高与普及。美术界俗称的“十大美院”和其他地方美术院校,担负着美术“精英”的培养,负责“提高”的任务。美术学院录取名额相对较多,而录取的文化成绩相对较低,更是助长了报考美术院校的热潮。中国美术教育的实用主义制造了中国美术教育史上乃至世界美术教育史上畸形的奇迹。如前所说,美术创作是以写实主义为主体的,因此中国的美术教育为了适应美术创作的需要,也就必须培养具有“写实”基本功的人才。大量的美院培养的优秀的“写实”艺术家又进一步壮大了中国美术的写实主义。这已形成了一个带有危机的循环,这种危机既是美术教育的危机,也是中国美术写实主义的危机。
再次,美术展览的实用主义。现在的美术展览是艺术家成功的舞台,每位成名艺术家的简历,最主要部分都是参加各种展览的成绩,如同一张炫耀胜利的战利品清单。体制内的美术家以参加以“全国美展”为代表的国家级展览为荣,这不但证明艺术家在主流美术中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获得官方特许的一些实惠,例如入选两次“全国美展”就可以获得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资格,在“全国美展”获得金奖,可以破格提升为教授等。参加各类展览的好处明摆着,所以许多艺术家特别是年青艺术家,就明确为各种展览而创作。
而造成新中国油画盛行实用主义的原因,不外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
油画家应多观摩研究山水画
记者:前几天,和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国立)终身教授桑德罗·特劳蒂(Sandro Trotti)聊天时,他谈到中国油画现存的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造型而忽视整体布局。您认为呢?
谭天:特劳蒂教授是我的朋友,在意大利罗马访问时,我就住在他的画室中。他对中国油画的现状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注重造型而忽视整体布局”是其中的问题之一。我认为中国画油画的多观摩研究中国山水画,会对画面的整体布局有帮助。
记者:风景并不是油画艺术表现的主流题材,可您却从风景入手而避开人物,写出了一批中国山水画意趣浓郁的“油画山水”,而且一写就是几十年,这除了和您坚实的理论修养有关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谭天:你说得对,“风景并不是油画艺术的主流题材”,但山水一直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题材。我画“油画山水”,是因为我热爱中国山水画,只是所使用的材料与传统不同而已,其艺术观念仍旧是一脉相承的。
记者:一看到批评家画画或写书法,我就联想到王羲之《书论》提到的:“善鉴者不书,善书者不鉴。”个中原因,用陆机在《文赋》中感叹为文之难——“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作解释较为合理,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批评家也是这样,往往没受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容易因技法等基本功问题出现“意到笔不到”的尴尬局面。您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困惑?
谭天:从最理想的状态来说,一个真正好的画家或书法家应该可以成为好的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如明代董其昌,既提出文人画理论,也对当时的画家和书法家提出不少中肯的批评,由于画得好、写得好,眼界就很高,所以批评的质量也会不低。
但是这一理想假设不能反过来推定一个好的理论家会成为一个好的画家和书法家,眼高手低是一种常态,在各行各业内都存在,美术界、书法界更是如此。然而目前中国美术界、书法界的绝大部分画家和书法家都轻视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这与中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制度有关,更与艺术市场的实用主义有关。不问画家、书法家综合素质怎样,能卖得出字画就是好画家。这可能是近些年中国难以出现艺术大师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提出“后文人画”的概念正当其时。
“艺海无涯”,怎样到达彼岸,是艺术家一生最大的困惑。
记者:接下来,您将做哪些尝试性艺术创作?
谭天:我从事绘画创作已有三十余年了。早在1975年,我就有作品《女农机手》入选当时的湖南省美展,其后还出版过连环画,是从泛泛而画到专攻山水,是从具象到意象进而至抽象,是从理论化到程式化进而情感化的过程。我认为艺术的至高境界之一,是“人”的性情最真诚的表达,我一直朝此努力。
因此,我今后的艺术道路,可能会更多地进行绘画创作实践。在理论方面,我则想超越现实和实用理论,深入进行软现实主义的艺术哲学思考,写出一些可能更形而上的理论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