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北京戏楼的前生今世在纷繁的都市生活中不断演变,其间有的消失,有的转型,有的依然在探索生存的技巧,执着于最初的理想。昔日随处可见的舞榭歌台,如今,除了极少数保存完好,大多已被拆除、改建,或者仅存台基、碑刻,证明着曾经的辉煌。在现代人的娱乐生活中,唱主角的已经是豪华的电影院,俱乐部,ktv……维持了几个世纪的瓦肆勾栏正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慢慢消融。
仅作为文物回顾起来,北京现存的戏楼大可分为皇家戏楼和民间戏楼。北京的皇家戏楼又可分为宫廷苑囿戏楼和王府私宅戏台。宫廷内的演出场所可再细分为专门性的戏楼、戏殿、戏台和随机性的园囿、庭院和亭阁回廊。
现存的专门性的宫廷戏楼和戏台主要建造于乾隆年间,到慈禧、光绪之时又形成一个高峰。现存戏楼的主要代表有:故宫的畅音阁和颐和园的德和园大戏楼。畅音阁座落在故宫宁寿宫院内,始建于乾隆三十七年,四十一年完工。主要用于举行盛大仪典和大戏。德和园大戏楼的戏台形制与畅音阁基本相同,最盛时期为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每次来到颐和园,必于次日开锣唱戏。由于她的“恩宠”,京剧进入了“黄金时代”,其普及和流行程度达到空前盛况,而这座大戏楼也与中国京剧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清初京都的豪门贵族因等级身份之碍,不能随意进戏园看戏,但席间加以戏曲娱乐已经形成一种社会时尚,戏曲的商业化进程加快,进而演变成讲究的贵族和商贾在自家中建起专门的戏厅、戏台,雇请戏班。“堂会”一下子蔚然成风,不可胜记。现在维持经营的恭王府戏楼为砖木结构,建筑艺术高超,楼顶由三重卷棚相连,内镶藻井天花板。演出时舞台上演员唱、念、道、白可以清晰地传到每一个角落。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这里还养着戏班。许多后来成名的京剧界大腕都在这里演出过。
北京曾经兴盛过的民间戏楼可分为会馆戏楼,酒楼戏园,乡镇庙宇戏楼等。清代京都会馆林立,据北京解放时统计大概有四百余所。会馆的筹建一般由本乡有名望的官吏发起,联络在朝的文武百官和在京的地方绅士,以及商号等共同捐款集资建造。一般由同乡人中在京居官地位高而且有声望的人担任管理人员。会馆经常举办一些活动,如逢年过节的团拜,祭祀乡贤,祝贺乡人高中,给有名望的人祝寿,宴请宾客,议论时政等等。由于权力、财力、地位各不相同,会馆建成的规制也不相同,有的雄伟富丽,有的简陋寒酸,有的颇有气派,有的自生自灭。会馆大多集中在前门外西侧的宣武区一带,因为这里富商云集,饮宴频繁,在当时可谓是“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宫商一片,依旧白雪阳春”。现存经营最好的会馆戏楼当数位于宣武区虎坊桥路口西侧的湖广会馆,此处曾为明万历朝大学士张居正的相府,光绪年间又曾转为两广总督叶名琛的私宅,被称为世界十大木结构剧场之一。楼内三面设有包间,可容纳数百人一齐观看演出。在这座古戏楼内,您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戏曲精品剧目,体验到老北京戏楼独特的文化氛围。除了湖广会馆,北京还有两处清朝前期建造的著名会馆戏楼。一处是北京现存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阳平会馆戏楼,它位于北京前门外小江胡同,是由山西平阳府及周边20余县商人联合修建的。戏楼为东西向,木结构。戏楼内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戏楼两侧墙壁上还有精美的壁画。另一处为位于前门外西河沿的正乙祠戏楼,这座戏楼于康熙五十一年建成,由浙东地区的在京商人集资兴建,为的就是有一个“集会之所,饮食燕乐之地”。正乙祠是一家银号会馆,这点在它的名字上就有所体现,“正乙祠”这三个字就含有供奉民间财神“赵公明”的意思。
酒楼戏园于清中叶的乾隆、嘉庆之时蜂拥而起,进入极盛时期。当时较大的酒楼饭庄都设有戏厅、戏台,有的甚至就称为“戏园”。当时的酒楼戏园大多集中在京城南大门的前门地区,包括前门外侧的大栅栏和东侧的肉市、鲜鱼口一带,同时向南扩展到珠市口、天桥、宣武门、虎坊桥一带。酒楼戏园随市起落,不像会馆那样稳定,外观也没有集资兴建的会馆那样豪华;酒楼戏园经常由于经营不善而倒闭易主。现在,大概只存活于老北京人的记忆之中了。在北京郊区还散落着一些民间戏台,这些乡村戏台的设置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当时商业交通、文化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临时的,也有永久性的建筑。民间用种种方式表达对神灵的尊重,其中戏曲作为娱乐神灵最主要的方式,在处于封闭、半封闭的郊区年复一年地上演着。如清代密云县城的四大戏楼:城隍庙戏楼、老爷庙戏楼、火神庙戏楼、商会会馆戏楼。百姓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这些戏楼密切联系起来:愿望实现,演戏酬神;年节之际,与神同庆。如果现在再想找回当年的风光,恐怕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这些戏楼更远于人们的视线,大多都已经被破坏。如果您在周末自驾车出游的时候留意一下散落在北京郊区的破旧戏楼,也许还能找到蛛丝马迹。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戏楼还是在人们的努力中保存下来。只是,当大多数的现代人都沉浸在买车、买房的话题之中,可能很少再听到“您今天听戏了吗?”这样的问候语了。不过,在文物的保护维修过程中,一些戏楼正在被恢复昔日的娱乐功能。一些民间资本尝试加入,相信也会给戏楼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许,将来我们可以看到,在北京,去戏楼听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