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清州,人们似乎已经下了一个定义,他是一个画彩墨花鸟的画家,亦或是一个以书入画的能者。然而,在我看来,王清州的创作似乎不仅仅满足于这一点,他的画中永远暗藏着一种新的力量、新的气韵,仿佛一切都在运动着,预示着某种新的变化。
王清州水墨作品《佳境怡神》
“变化”是王清州绘画艺术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对题材的选择还是对色彩的运用,王清州的画作总能给我带来一些新鲜感。近期,他逐步从自然走向社会,创作了一组人物的画像。他的人物似乎带有着一种“渐变”的味道。看王清州创作的《傣族女孩》我们便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样一种变化。乍一看去,只觉色彩斑斓,细细品味,便知其中趣味。有人把画中的斑斓看成女子美丽的裙摆,也有人把它看作绚丽的鲜花。我个人更倾向于后一者,因为这其中显示着某种联系,以便我们可以更好地将王清州的绘画和他之前的创作联系起来。由植物到人物的转变,也不是一夕之间造就的。《傣族女孩》整幅画,仿佛刻画了一个美貌的女子正从花团锦簇中慢慢凸显而出,而这种凸显的力量也愈发强大,似乎蕴含着一种新的艺术创作的方向。此刻,我们再来看王清州的艺术创作,不觉便豁然开朗,其实,他的每一步都有着隐含的线索,每一个变化也不是突发奇想的,而是经过了反复的思考、斟酌,在不断的创作中形成的。
王清州水墨作品《熏透喜人千里梦》
因此,“变化”成为我对王清州绘画艺术最恰当的评价。他的艺术创作不是一种风格的呈现,而是多种趣味的结合。他将当代因素和传统韵味绝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富于运动的风格。在他的画中,我们无法看到某种因素始终占据上风,而是多种因素间不断的争斗和统一。因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这种美便是运动中的美,时时给人一种新鲜感。在《美目盼兮》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婀娜多姿的妙龄女子,她的发式充分显现了当代的时尚与美感,而那优美典雅的身姿却又不时蕴含了古代的风韵,两种风情交织融合又趋于分离,显示了一种独特的趣味即所谓“艺术的趣味”。
王清州水墨作品《玉肌伴轻风》
王清州的人物往往没有具象的描绘,只保留了人物简单的结构,给观者保留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而正是这种恰当的保留与舍弃,使得王清州绘画中的“运动”更甚,“变化”更具生命力。其实,王清州的“变化”不仅限于题材、材料的变化,更多地是一种“个人主体精神”的显现,根据艺术发展史的研究,不难发现,真正的艺术并不是在随波逐流的复制中完成的,而是存在于个体个性的显扬之中。因此,期望王清州这种富有变化的艺术可以为当今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原文刊登在2013年7月的亚洲艺术基金会《亚洲艺术》杂志,作者为该刊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