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站内搜索
>首页 -> 建筑艺术

TOP

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回归”——返朴归真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12-03-30 13:59:30 | 作者: | 来源: | 浏览:2781次 ]
   西方建筑,由注重建筑物实体、外壳的美学效果出发,采用所处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以实现特定的功能要求和遮避外界风雨。尽管,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的花样不断翻新,但是建筑实质并没有多少变化。只是到了二十世纪中期,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人与自然的对立日益激化,并已扩大为全球性的问题。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城市环境的质量日益恶化,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羡慕和向往之心才开始增长,重返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已成为现代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此,西方的现代建筑学家,通过自己的实践,不得不强调“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强调建筑与自然的紧密结合。那么,返朴归真的“真”到底是什么呢?

意大利有机建筑学派理论家赛维,在《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曾大有感慨地说:

  “读者可在城市和区域的规模上加以推断,建筑和自然的组合意味着什么?走进一个天然洞穴(也许它曾经是我们祖先的避难之所),你能够真切地感觉到脚下的大地,并且你一定会喜欢这种感觉。这种自然的乐趣已经消失在柏油路和光滑的人行道上了。洞穴顶部的各个角落并不是方方正正的,而和高低不平的四壁连成一体,一直伸入地下。光线照在起伏的岩石上,掠过洞顶,创造了一种每小时都在变化的动人效果。试想海边的岩洞,光线从水面上反射上来,带着深浅不同的颜色,随着波涛起伏变幻着色彩。不论是乌云滚滚,或者晴空万里,甚至风向的转变全部映在其中。所有这些失去的价值都可以通过现代建筑语言得到恢复。”

赛维在这本书的“结论”中更进一步说:

  “当我们对工业社会未来的幻想破灭之后,我们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转向了史前社会。因为我们已醒悟到困扰我们星球的生态灾难的严重程度,已觉察出庞大的社会使人与人和人与周围的环境越来越疏远。”

  他主张用史前史的零点作为建筑文化的起点,并认为:“在建筑上,‘零点’意味着考虑所有最基本的问题,就象我们要建造历史上第一所房子那样。”

  当然,赛维也提出解决西方建筑失去的“魂”,“建筑和自然的组合必须在人类学、社会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科学的途径来进行,而没有其它的捷径,现代法则就是如此。”

  在中国建筑中,五千年始终贯彻着一种精神,那就是“天地人和合”。正如《黄帝宅经》上所说:“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人类生存基本行为之一的居住环境经营,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宅”,其为人与自然的中介。“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黄帝宅经》);“宅是外物,方圆由人,有可为之理,犹西施之洁不可为,而西施之服可为也。”(《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则家代昌吉”;“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道天地,故不可独信命也(《释名》)”;《老子》第十一章也将建筑视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世界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美国的赖特(Frank Lioyd Wleft,1869-1959),将老子的这段话誉为“最好的建筑理论”。当年中国著名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去美国工作讲学时,两人见面后,赖特开门见山地问梁思成:“你到美国来的目的是什么?”梁思成回答说:“是来学习建筑理论的。”赖特一听之后一挥手说:“回去。最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赖特当场就背诵出了《老子》第十一章即有关“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那段话的全部内容。赖特将《老子》的这段论述作为校训,至今,它仍然镌刻在赖特学院。

  中国建筑的意境是浪漫的,崇尚自然的,也是科学的。在西周春秋时期的最早史诗《诗经》中,就有了“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描述王宫靠近洞水,面对青山的建筑颂诗。“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杜甫诗)则更加抒怀了中国建筑网罗天地,饮吸山川的空间意识和胸怀。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种理想的居住环境:“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方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唐代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一诗中,也展示了一派村落环境。“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正是“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的中国择居观。

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所说:“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的宇宙哲学。”

  西方当代建筑,从源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哲学思想的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到最近二三十年间出现的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哲学思维及其建筑,在建筑界将它们合称为二十世纪的三大建筑潮流。其中,伴随着诸如:有机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怪异的“野兽派”、以玻璃幕墙为代表的“银色派”等诸多流派,将人们的思想引向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混沌”状态之中。

  所谓结构主义是指:“事物系统的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联结方式。”结构主义哲学认为:“两个以上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结合组织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诸要素之间确定的构成关系就是结构。”结构主义思维,其实来源于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和力学三大定律,将“力”视为天体运动和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源泉,西方现代哲学思维其实质就是“宇宙的力学观”。由此,结构主义被广泛地渗透到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及建筑等几乎所有领域,成为人们思维的一种时代模式。

[上一篇]中国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设.. [下一篇]在感觉舒服的地方就意味着忽视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招聘精英 | 网站律师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