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过了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朱嘉广院长和衣锡群先生关于798文化艺术区的政协提案后,我相信朱院长眼中的798文化艺术区决不仅仅是图纸上“糖块”大小的一块被规划为工业用地的798。果然,面对我的采访好像早有准备,在我发问之前,已经拿出了一个事先拟好的提纲,认真而细致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朱院长坦言,对于798文化艺术区的关注由来已久。
■规划中并没有说拆或者不拆,这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据朱院长介绍,由于我国老的电子工业面临很多问题,需要以高科技研发为先导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所以政府决定将酒仙桥地区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部分是有道理的,而且当时在编酒仙桥工业区规划的时候,就已经“有一点儿”意识到了老厂房的问题,并提出要“注意与老厂房的利用相结合”。但当时并没有作为一个专题去研究,而规划中也只是对这块地的使用性质有了确定,但并没有确定到底是拆、还是不拆。
早在五六年前,朱院长已经对798有所耳闻,但没有想到这个区域能够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如此活跃,在经过了一定了解后,他认为,确实要慎重地对待798文化艺术区的问题。在国外很多地方都有老的工业区、码头、仓库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改变而结束了原有的功能使命,但通过很好地改造与利用,这些地方有的甚至起到了复兴一个城市的作用,产生了新的利用价值。以往的北京还没有一个地方发展到798艺术区今天这样的规模,但是既然现在有了,问题摆在面前,就一定要慎重对待。朱院长认为,作为科技园区除了应该具备科研生产的功能外,还是需要有文化、生活的配套的,这是城市活动的需要。
■优秀的近现代建筑要保护,从现在做起
从建筑保护的角度,朱院长认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静止地保护哪一个历史阶段的建筑,而应从建筑遗产方面对各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产物进行保护,由此引申到对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上。据了解,建设部已于今年3月份出台了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加强保护城市优秀的近现代建筑,并着重指出: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于保持城市的传统特色和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导意见中所指的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般是从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能够反映城市发展历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正好,这一段时期也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无论从建设的年代,还是建筑需要具备的内涵,798厂区的厂房建筑都非常符合这个对优秀的近现代建筑的界定。
如此看来,798工业区这一片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前苏联援建、原民主德国工程师设计的工业厂房,无论从规模、技术和建筑艺术方面,其价值就已经是不言而喻的。况且,这里又是我国解放以后近现代工业文明史重要的实体见证,凝结了很多人的劳动与智慧。保护真实的遗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护手段。现在很多人一直在强调,我们的城市没有新意与特色,但实际上创新是与自己城市的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息息相关的,而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从现在做起,去保护老的、真实的历史建筑,让我们的城市更富有可读性。朱院长在提案中曾提出将主要建筑群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但针对现行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列为“优秀近现代建筑群”。
■现代艺术“扎堆儿”赋予建筑新含义,但不是798建筑保护的唯一办法
肯定了近现代建筑一定要保护,那么如何保护呢?朱院长指出,建筑本身是极具实用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最好的保护方法并不是一动不动,而是应该积极有效地利用,给历史建筑赋予新的含义。朱院长认为,北京目前正在向着国际化大都市迈进,文化领域的发展应该得到社会、城市的包容。目前798文化艺术区内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是一个体现发展、创新的好的现象。不能因为部分人不能认同艺术区内一些现代艺术形式的活动,而否定这些艺术的价值。798能够发展为今天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应该得到肯定。但是,这不意味着“艺术区”就是唯一的保护手段与方法。建筑只不过是一个载体,798的厂房、水电暖气都很齐备,艺术家们可以通过特有的敏感,去发现它的价值,再予以很好的内部改造,成为自己的工作室。同样地,是不是科技园也可以把它改造为孵化器、网络中心或者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