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站内搜索
>首页 -> 国画艺术 -> 国画评论

TOP

中意象与观念:吴少湘作品浅说
[ 录入者:798yishu | 时间:2008-08-27 11:20:23 | 作者: | 来源: | 浏览:1125次 ]
  仅就现代艺术史的角度说,“抽象艺术”是西方艺术家原创的,而且,从早期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几何形绘画,塔特林的构成主义,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到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艺术在西方有一百年的历史。
m http://www.artx.cn/
  但是,远古的中国社会,当生活、劳动、艺术、巫术没有分离的时候,中国人创造的河图,洛书,及后来的八卦和易经,就是一整套抽象符号,《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抽象的符号系统,表达了远古人对于宇宙、天地、日月和四季运行规律的认识。这算不算一种类似后来的“抽象艺术”语言方式?或者一种人类抽象的表达方式?太极是原始的混沌状态,两仪是天地或者阴阳,四象是四季春夏秋冬。八卦中的乾,代表天、父、健、马、首、西北、秋冬间,坤代表地、母、顺、牛、腹、西南、夏秋间。震代表雷、长男、动、龙、足、东、春。等等。中国人远古的抽象符号系统,只是点、线段和方位。它和现代艺术使用点线面方式来抽离物象有相似之处,既有类似蒙德里安、康定斯基、马列维奇作品中追求的“形而上”抽象,如动、顺、阴阳,又更多包含形而下的现实世界“象”的抽象,诸如春夏秋冬,东西南北,长男长女等等,这是不是后来中国绘画“抽而不离象”的基础?

  中国传统艺术中自晋以后(公元400年左右),就一直有一种抽象性,这种抽象性就是,虽然画面保留了物象的形,但是画家可以不拘泥形的制约,主要通过画面的笔墨情趣――用笔的轻重缓急,墨色的干湿浓淡,来表现画家由物象引起的内心感受,所以品评绘画,也主要是品评意象和笔墨的趣味、格调,这和看现代抽象艺术的角度有一致的地方。但中国人的抽象性,更强调与物象世界保持一种直接的联系,抽象而不离物象。这既有中国哲学的重感觉的背景,更与中国书法早熟有直接关系,中国书法的抽象性,在于你无论写得如何的肆意和狂放,如何的龙飞凤舞,但是,你不能离开字形的基本规范,你写的须是中国的汉字。或者说书法的抽象性,在于字形的规范在书法艺术中成为一个被悬置的东西,即人们在排除了字形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欣赏和品评的是不同作者笔下字形的意味,以及艺术家用笔用墨的趣味和格调。从笔墨趣味抽象性这个审美特征的角度看,中国绘画是书法的延长,同时,绘画中物象形的基本规范,就如同字形的基本规范在书法中的角色,使中国的绘画在其漫长的发展中,虽特别强调笔墨的抽象趣味和感觉,却千余年都没有放弃物象,没有产生西方那样的彻底抽象的语言模式。中国的古代画家所以一辈子只画梅花或者兰花,是因为人们欣赏的不主要是梅花和兰花的物象,欣赏的主要是率意性笔墨“写”出的梅花和兰花的意象,所以中国士人把自己创造的这种语言模式叫“写意”。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60年代自赵无极以来,中国人尤其是旅居海外的华人艺术家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在西方抽象艺术的框架中,把中国传统文人画尤其山水画的语言元素――即强调从直觉现实中获得的意象带进抽象艺术中,并强调笔触的表现力。我把赵无极一类的绘画叫做“意象性抽象”。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西方现代主义时期的阿尔普和布朗库西的抽象,极类似“意象性抽象”,只是在程度上虽远离自然物象本身,但抽而不离象。吴少湘作为80年代中期中国最活跃的雕塑家,较早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他在80年代中期创作的《呼唤系列》作品,类似阿尔普的方式,同时吸收了中国式意象的艺术模式。吴的造型多来自女人体、女性器官的造型感觉,是一种性感意象。这个系列的作品,大多为铸铜件,但避免了铸铜在材料上的力度,采用抛光等处理,显示出视觉上和触觉上的平滑和鲜亮的感觉,尤其是突出了弹性和转折曲线细腻感觉,使作品充满了亢奋和青春的性感活力。当时中国刚刚开放不久,性意识的觉醒,是对1950年代以来中国谈性色变的精神历史的叛逆,在精神和审美上具有革命的意义,所以那时他的作品在中国极具先锋性。

  吴少湘真正有创造性的作品,是1986年-88年的木雕系列,它明显在造型上摆脱了阿尔普等西方现代主义雕塑家的影响,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广泛吸取中国民间木雕的营养,诸如在木雕上着色,造型上的幽默感等等。但属于吴少湘个人的创造,一是在造型上把触觉感觉上的敏感度发挥得极其出色,他特别善于把大块造型包围转折细腻的中央部位,把人的视觉引向中央部位或者婉转多姿或者乳突的造型细节,使婉转多姿造型和乳突的细节显得得非常的敏感。二是把中国建筑上多使用的群青和暖色系的对比,运用在雕塑上,善于把大面积群青色包围或者衬托小面积的冷红色,把视觉上的婉转多姿和乳突的造型,转换为一种敏感而鲜活的触觉感觉。如《》,在造型上是一个女性生殖器官的意象,大面积群青颜色包围着冷红色的中央敏感部位,使细腻多姿的凹凸造型有一种鲜活的敏感度。而《SHOES》,由于使用了悬挂件,不但把性接触变成一种具有幽默感的紧张意象。同时悬挂件的不稳定,和下面对应洞的形状那种似触非触的情景,形成一种空间和时间的联动――使作品更显敏感和鲜活。《FIT》则是把男性和女性生殖器,转变为为类似生活器皿的形象,女性器官的夹子型,男性器官的棒槌型。而两种器官的塑造都包含了各自的柔弱和坚硬的两面性质,如夹子圆形孔洞中乳突的敏感柔弱,在夹子强硬造型的衬托中异常突出。而男性器官棒锤型,硬中有软,软中有硬。使作品既幽默,又隐喻一种哲理。同类作品还有《MONUMENT》,直立的长方形土块,色彩黑而重,粗糙坚硬,却被柔软的红色包装物紧紧箍住,让人想起中国传统哲学所谓柔能克刚的观念。吴少湘这个时期的作品,成为他在中国时期最经典的作品,在我看来,那是一种对人类青春期性的意象的创造。

  吴少湘80年代末出走海外,在海外的早期,他做了不少的石雕,同样使用了男女性器官的意象来做作品,同样使用了造型上的软与硬,粗糙与细腻等对比因素做作品。但这个时期的作品,变得理性和冷静,没有了在中国时那批木雕中的直觉、敏感和鲜活的感觉。但也有一些我比较喜欢的作品,如1989年做的公共雕塑《FAMILIE》,造型的意象化和幽默感依然如前。总的看他这个时期的作品,理性和工艺化倾向,代替了他早期的鲜活感觉。但也为他后来使用钱币所作的作品奠定了基础。也许,正是他在海外早期石雕作品,多是定件的原因,使他更清楚的看到艺术和商业的关系,他使用硬币做的作品系列,开始转向观念,开始在西方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创作思路。如《APPLE》,苹果对于西方,包含性的隐喻,来源于圣经创世纪传说,而吴少湘使用硬币锻造的金光闪闪的苹果,含有金钱和性难解难分的观念。其后,他做了很多用硬币复制传统出土女人体雕塑,这些博物馆、收藏家和拍卖行中的宝贝,由于硬币外壳的语言方式,把艺术品变成金钱的另一种存在方式,事实上,艺术品在消费时代,真的几乎成为世俗世界中的百分之百的金钱替代物,吴少湘这个系列的作品,在这种意义上,确实把握了消费文化的某种要害的观念。同时,他也创造了一种使用钱币锻造和焊接的新鲜的方式

  吴少湘的新作《COINING MOMA》――《币造现代艺术博物馆》,将坐落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藏品作为他作品的素材。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收藏现代艺术品最多,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现代美术馆之一。吴少湘所以用钱币复制其中的藏品,是因为他觉得“近百年西方经济与技术的高度发展,在强大的西方政治和经济力量影响下,西方现代艺术史和艺术观已变成全世界的艺术史

[上一篇]中国古书画仍处价值洼地 [下一篇]公共水墨与私秘笑语:刘庆和水墨..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招聘精英 | 网站律师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