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杨新力:
吴为山教授以南京大屠杀事件为题材,为扩建工程精心设计创作的群雕,艺术地再现了70年前南京受到的灾难和屈辱,深刻地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感和反抗精神,是南京大屠杀历史创作题材的重要成果。纪念馆扩建工程竣工开放后,无数的观众纷纷前来参观,这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也反映了艺术的强大震撼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南京大学校长 陈骏:
这组雕塑不仅是对吴为山个人及当代艺术家所拥有的历史使命感,文化抱负和才华的展示;更显示了我们时代对历史与文化的自觉意识。作品不仅是国家重大历史文化工程,江苏和南京的重要文化标志,也是南京大学继《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全集出版后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文化成果。
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王文章:
群雕的成功,既离不开吴为山对艺术潜心而忘我的努力,也离不开江苏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规划与指导,对创作思想的整体把握是通过与艺术家的交流被艺术家所理解,同时又尊重艺术家作为创作个体的独特构思和和体现艺术个性的独特表达,艺术家和艺术探索得到充分尊重。研究和总结这一创作的成功经验,对党委如何领导文艺,以及对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些主题性创作应该有很好的启示。 这组创作无论是从构思,还是在艺术的体现,在我们当代可以堪称标志,是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中国雕塑创作最高水平的一个雕塑。
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
我们在中外的艺术历史上了解到,所有能够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包括人类留下杰出作品的创作过程,都是一位艺术家把思想、情感,乃至整个生命投注进去,我觉得吴为山先生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付出极大的心力。也特别有意义的探讨了如何把重大的历史题材和当代的城市环境,如何把具有普遍的社会教育意义的题材和艺术性的文化性的表达相结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学术课题,我想这一次正是吴为山极为强烈的历史感和使命感,以及他一贯坚持的人文关怀精神,形成了他在这次创作中,找到了恰当表达的切入点,也就是从人类普遍的情感和精神出发,从人性出发,向历史的纵深处探究;所以在整个雕塑群的节奏上,造型上,和视觉的相关性上形成了有机的整体,突出了悲愤,苦难、悲愤与抗争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主题内涵。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吴长江:
美术界应该弘扬这种精神,为国家创作作品,为我们的历史做大东西,不是光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应该在我们每一个门类里面都拿出吴为山这样的精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