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阐述建筑艺术、建筑艺术评价的概念和内涵之后,讨论了建筑艺术评价的条件、内容与要求。 关键词建筑、艺术、评价
一、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艺术。 建筑艺术依赖于建筑而得以存在和表现。然而,建筑艺术又有自己的独立性,建筑艺术与建筑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建筑物即建筑,首先要满足于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其次,又要满足于人们的一定审美要求;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是艺术创作;既有实用功能和美感的统一作用,又是科学技术和艺术技巧的统一。建筑物的实用性是第一性的,艺术性是第二性的,两者不可代替也不能混淆。 建筑艺术的特征,是通过外部形象来体现的。 它凭借建筑材料、结构、线条、块面、形体、色彩等组成建筑的空间和实体,显现出它的形象,给人们以不同的感受,或者神秘、崇高;或者庄亚,肃穆;或者典雅、恬静;或者轻快、活泼;或者富丽、肃穆。建筑艺术主要以一种比较抽象的形式,概括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作为社会活动中心的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比较鲜明地体现出建筑的艺术特征。 二、建筑艺术评价 建筑艺术评价是一种以建筑艺术作品为主要对象的特殊的思维活动,是检验建筑艺术作品社会效果的重要途径。所谓评价,系泛指各种反馈信息,对人们的工作、成败、得失、优劣的性质与水平所作出的一种估量与结论。建筑艺术评价是比较、择优的过程,包括建筑艺术欣赏和批评两方面。 建筑艺术欣赏是由于接触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通过建筑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建筑艺术批评是从一定的观点出发,对建筑艺术作品和建筑师的成败得失和是非功过,作出全面的历史的评价。欣赏和批评都是以作品为对象,不同的是欣赏偏重于对建筑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性活动;批评则着重于理性分析,包括作者在内。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相互提高。通过对建 筑艺术的评价,促进建筑艺术创作的发展和提高,以不断满足人们对建筑艺术欣赏的需要。 评价建筑艺术的优劣,首先要求评价者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用辩证的、历史的、科学的、艺术的、毫无偏见的观点,去认识你所评价的建筑艺术和创作建筑艺术的建筑师。建筑艺术评价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社会的评价要求,二是内部的即建筑专业工作者的评价。两者的评价标准有时不尽相同。因此,对同一建筑物就会产生不同的反映,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评价。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能够认真地按高 标准要求,反复推敲和研究,并能掌握大众的心理要求,其作品就可以同时获得社会的和内部的好评。 评价建筑艺术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建筑艺术评价是建筑审美观念系统化所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有它自己的相对的独立性。 建筑艺术评价,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多学科的知识基础,既有理工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艺术家的才能,美学家的修养,工程师的水平。 三、建筑艺术评价的条件、内容与要求 首先要求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的不同阶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作为评价的条件。 阶段性:建筑艺术评价是建筑审美思想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审美思想。长期阶级差异,逐渐形成了建筑审美上的阶级观念。帝王为了显示权力的威严和至高无上,把为其享乐的宫殿修得宏伟、富丽、堂皇。而黎民百姓,包括有钱商家、财主也不准按皇家的格调修建宅院,只可用灰墙、灰瓦建造。建筑上的等级和阶级差异性,是建筑审美思想和建筑艺术评价的阶级性的反映。 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建筑艺术和对建筑艺术评价的审美观点。例如,远古时代的建筑,古朴浑厚、轮廓夸张、张条简明、风格粗犷、细部变化少、见棱见角。中世纪的欧洲建筑与希腊、罗马不同,和基督教有关,神权占上风,教堂成为城市中心。高大、宽敞、厚重、阴森的特点,给人以神秘、庄严、压抑之感。18世纪国启蒙主义的理性,解脱现实,造型十分严谨。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色彩,发展艺术家自己的风格,对建筑思想有一定的影响,追求怪、奇、抽象的构思和异国情调,个人抒情等等,给人以强烈的刺激。20世纪以来,在资本主义高度商业化的社会里,自由竞争支配一切。时间因素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运转,也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人们的共同心理是办事效率要高,节省时间,出去一次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为了适应这方面的需要,建筑物由分散、功能单一的传统方式向集中化、大型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表现出建筑综合化和大型化的特点。 民族性: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由民族生活所决定的。任何一个民族生活在一定地区,有思想传统,民族心理,相同的生活习惯。建筑的民族性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性。民族特征是继承性,中国用木材营造,西方用石头营造,这是由于地域和传统的民族文化的继承。评价时,要强调的是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相取他民族之长,补己民族之短,使民族的建筑形式得以发展。 2.结构、技术与材料 结构设计的好坏,除直接影响承载、功能和经济的要求,同时也将影响美学价值。特别是新型材料的出现,创造出新型的、现代的建筑结构,使结构成为评价建筑艺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施工工艺和生产技术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是评价的又一方面。设计合理,功能良好,色彩宜人,……但加工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同样会降低工程质量,也直接影响建筑的艺术形象。 3.题材、内容与意境 题材和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任何艺术作品的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建筑艺术更是如此。建筑的内容与其它艺术的内容不同,因为建筑艺术不以客观形象为摹写对象。建筑的内容是生活在建筑空间的人们的活动,即:他们在空间进行的整个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因此,建筑的内容是社会的内容。 意境是指一种艺术意境。意境能使人们通过想象和联想,如同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在评价中,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作品以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人无情,则不能生景、即意境不高也。想要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就必须着意于意境的设计。 4.体积、造型与装饰 评价建筑和评价其他艺术作品一样,要从诸多形式因素去分析。体积和造型是影响视觉的主要因素,体积大小的安排,造型优美的变化,装饰艺术的程度,都直接影响建筑质量的优劣。体积、造型和装饰都与建筑空间有关,都是为了获得一个理想的空间形象和艺术的整体效果。除体积、造型本身给人的视觉影响以外,与其所在的环境也有密切联系,要看它能否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 5.色彩、构图与环境 色彩是建筑精神功能的外露条件,色彩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和刺激人们的视觉,产生生理、心理反映。协调的色调使人产生美感,给人幸福;违反色彩结构规律的色调,将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烦恼,因为色彩作用于视觉感官最灵敏,并能通过视觉直接作用于心理,产生种种不可控制的联想。 建筑构图属于形式范畴,所以构图应兼顾形式上的特色和心理的特色。在分析、评价建筑艺术时,可从统一、对比、对称、平衡、比例、尺度、性格、式样、真实性、表现、变化、贴切等方面着手。建筑构图有同样的美学价值,是评价建筑艺术的重要环节。 构图与环境有关,环境直接影响建筑物本身,而建筑物又是组成环境的一部分。建筑物对环境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是协调,还是破坏,是统一,还是分离。上乘的建筑能在充分利用环境的同时,为环境增辉添彩,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甚至有“天衣无缝”的感觉。 6.形象、形式和风格 建筑形象是评价建筑艺术的一条重要依据。建筑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即建筑风格。而风格是内在的建筑空间加上外在的建筑形象的综合体,也是建筑美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美的格调,也是不同建筑形式形成特色的总概括。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甚多,建筑风格各异,其建筑形象、形式都反映各民族的建筑创作的传统和特点。藏族寺庙建筑的规模、喇嘛寺庙有的装饰;维吾尔族善于圆顶、塔形建筑、结构严谨、精致,富丽堂皇;回族的清真寺,宽宏高大,风格不同于藏、蒙、雄族的建筑。北京故宫的金色屋顶,厚厚的城墙,红色的柱子,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庄严雄伟。 7.生理、心理和性格 通过形象、空间、功能和色彩等形式作用于人的视觉,通过视觉和联想、产生美感,这种美感的产生,是由于生理、心理起作用的结果。美感在于观察者使自己与所见形体打成一片,也在于建筑能将感情状态移人结构形体之中,使之人性化,而富有生气。 人们观看建筑形象,会因发生共鸣而激动,这是因为建筑形象、色彩、空间等作用于人们的心身的反应。不同的形象和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反映,联想和不同的生理、心理的作用。’ 建筑性格是指建筑内部规律的外在表现。建筑形式与功能是统一的,形式是功能在性格上的反映。建筑的美学法则,就是用适当的建筑手段,恰如其分地表现建筑物的真实性格。建筑性格,一般可以从建筑的功能要求和外观形式反映出来。 8.空间、功能与使用效果 建筑“空间论”于本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空间论”把建筑本质明确化了,按社会生产需要组织功能空间,用理论技术创造构成空间。开始的观点是:建筑是功能和技术空间,反对外加装饰;功能服从空间,先结构后形式,先空间后功能。后来又有建筑师提出:自由性、整体性和开放性。房间的存在不在于墙面和屋顶,而在于那些供生活用的内部“空间”。 空间的自由性、连贯性、流动性、一体性,促成开放的空间布局,诗一样的环境。 现代建筑设计,由内空间转向外空间设计,利用各种手段,使内外空间连续、连贯为一体;由空间设计转向环境设计;由单体设计转向整体设计。内部环境设计包括:功能结构、尺度色彩、人流通道、天地四壁、家具风格、水池花鱼等等;外部环境设计包括:单体造型、环境色彩、群体风格、环境景观、视野角度、自然利用等等。建筑的功能、空间在于人造环境—改造自然。人造自然环境—再造自然,即还自然之貌。 建筑的功能要求体现于两方面,即物质的实用功能和精神的审美功能。有的实用功能大于精神功能,有的实用功能小于精神功能……例如,民用宅、学校、商店、医院、道路、桥梁等建筑,它们的物质实用功能性则强,精神功能性弱。庙宇、纪念碑、陵墓、广场等建筑,实用功能不如审美功能明显。 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建筑赋予人们舒适的物质功能,人们生活其中同时感到心旷神怡,得到精神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建筑功能的要求也随之产生变化。文化、科学越发达,人类进步越快,人们对精神享受的要求也就越高。所以,评价现代建筑和历史上的建筑的功能,或评价实用性功能建筑和精神的审美性的建筑时,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