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站内搜索
>首页 -> 国画艺术 -> 国画评论

TOP

艺术终结研究:现状与问题
[ 录入者:798yishu | 时间:2008-08-27 11:08:18 | 作者: | 来源: | 浏览:1175次 ]
“艺术终结”问题是当前国内外文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其始作俑者是黑格尔。1983年,德国艺术史家汉斯·贝尔廷出版了他的名著《艺术史的终结?》,1984年,美国哲学家阿瑟·丹托发表了《艺术的终结》,它“几乎是黑格尔的重复”,“这一书一文,在欧美艺术界曾经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讨论与回应,但却没有造成很深的影响。”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艺术的终结与历史的终结密切相关”,随着1989年日裔美籍历史学家福山的《历史的终结》的发表,西方学界逐渐对艺术终结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入新世纪以来,“‘历史终结论’、‘哲学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艺术终结论……,像一棵棵小小的飞弹,不仅打进了书刊、报端和各种媒体,而且打进了文学艺术的圣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哲学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作家、艺术家的惊悸和恐慌”。在这股“终结”潮流的裹挟下,特别是美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希利斯·米勒2001年第1期在我国《文学评论》发表《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以后,“国内比较文学界和文艺理论界的学人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这一问题的讨论”,于是,“经过必要的沉积与种种条件的激发之后,文学终结论从一种来自西方的学术资讯延伸为对于当代中国文学局势的学理判断,并且成为学术前沿话题。”鉴于文学是艺术形式之一,这里也把文学终结当作广义的艺术终结讨论。饶有兴味的是,如果把1986年薛华出版的《黑格尔与艺术难题——一段问题史》与2006年刘悦笛出版的《艺术终结之后——艺术绵延的美学之思》这两本专著当作我国艺术终结研究坐标的话,我们吃惊地发现:艺术终结研究在我国已有20来年,并非像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我国学者仿佛刚从睡梦中惊醒”。鉴于“艺术终结”问题的重要以及我国学界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存在某些误解,笔者觉得有必要对我国的艺术终结研究进行一次总结与反思,以期为今后此问题的进一步展开与深化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源。

一、艺术终结是艺术死亡吗?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我国的艺术终结研究与讨论主要围绕“什么是艺术终结”以及“艺术会不会终结”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在探讨艺术终结时,大多数学者都追溯到黑格尔、丹托与米勒等人,并且试图从他们本身的论说中来进行理解。然而在对黑格尔、丹托与米勒等人艺术终结的理解上却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艺术终结并不是艺术死亡;另一种则认为艺术终结就是艺术死亡(或叫艺术消失、或叫艺术结束)。
 http://www.artx.cn/
首先看对黑格尔的理解。薛华通过分析黑格尔的思想认为“艺术终结,意味着艺术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新的变化,新的转折,意味着成为另一特点的艺术。”朱立元断定“黑格尔从未明确宣布过艺术终将衰亡,恰恰相反,他倒是明确肯定过艺术发展的永无止境,对艺术的未来充满着乐观和信心。”刘方也宣称黑格尔提出的艺术终结问题并非是在对艺术本身发展作死亡的判决,而是就艺术在其客观精神发展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朱国华认为黑格尔并没有为艺术签发死亡通知书。与上述理解不同,刘悦笛认为黑格尔“首度签发了艺术的死亡判决书。他始终是在思想体系内来扼杀艺术的,绝对理念的逻辑延展必然扬弃艺术而向更高的领域(宗教和哲学)移心。他的三段论始终是理念对形式的‘始而追求、继而达到与终于超越’。最终,喜剧发展为近代浪漫型艺术的顶峰,近代市民社会反倒成为阻遏艺术前行的力量,艺术的寿终正寝便最后闭合了黑格尔的美学花环。”很明显,刘悦笛这里的“死亡判决书”与“艺术的寿终正寝”是把黑格尔的艺术终结当成艺术死亡来理解的。林自栋与刁杰也认为黑格尔“首度签发了艺术的死亡判决书”。

其次看对丹托的理解。周计武认为丹托是“在叙事的意义上用‘终结’(end)的,意在宣称某种故事(story)的结束(end)。”所以,丹托的艺术终结“不是指艺术本身停止或死亡了,而是指艺术史的某种叙事内在地终结了。”与之相反,刘悦笛依据丹托的话语“在今日,可以认为艺术界本身已丧失了历史方向……由于艺术的概念从内部耗尽了,即将出现的任何现象都不会有意义……从这种意义上说,艺术的时代已从内部瓦解了”,判定丹托所要宣称的是:既然艺术的自身的能量都耗尽了,那么,它不走向死亡还能走向何方呢?

最后看对米勒的理解。米勒从1995-2004年以来共在我国期刊发表文章近20篇,当他2001年公开抛出“文学终结论”后,我国“反对者有之,赞同之声更是不绝于耳。”然而在邢建昌与秦志敏看来,“无论是应和派还是反对派,都存在着对米勒‘终结论’的误读。”“米勒所谓的‘消亡’、‘终结’,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所谓文学及文学研究的结束,一定程度上或可理解为文学以及文学研究原有样式的结束和新的存在方式的生成。”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艺术终结是艺术死亡吗?上述理解那种才比较符合原意?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黑格尔等人似乎在说着“艺术终结又不会终结”的矛盾话语。黑格尔一边说:“我们现时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在浪漫型艺术的发展中却形成了终结”,“到了这个顶峰,喜剧就马上导致一般艺术的解体”,一边又说:“可以希望艺术还会蒸蒸日上”,“要完成这个艺术之宫,世界史还要经过成千成万年的演进”。丹托一边说:“艺术随着它本身哲学的出现而终结”,一边又自我辩解:“艺术会有未来,只是我们的艺术没有未来。我们的艺术是已经衰老的生命形式”,“我的声明绝对不是说艺术将要被停止创作了!艺术终结之后还是有大量的艺术被创作了出来。”米勒同样一边说着“文学研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边又肯定“文学……为幸存者,仍然急需我们去‘研究’,就在这里,现在。”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由此看来,前面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艺术终结的理解似乎都能从黑格尔、丹托与米勒等人本身的论说中找到字面依据。这样,要真正弄清艺术终结是否意味艺术死亡就要联系语境全面地理解他们的原意,尤其要理解他们的“艺术”与“终结”本意,否则断章取义就会导致误解与片面化。

就“终结”的原意来讲,刘悦笛通过分析黑格尔用的德文原词“derAusgang”,认为这个词不仅仅包含了被译为英文之“end”所具有的基本涵义,而且还同时有“入口”之类的另类内涵。“终结”并非仅仅指对终点之前一切的抛弃,而是指在“扬弃”之后,步入“终点之后”的新旅程。如此说来,“终结”之所以被误解为“死亡”、“终止”之类,大概也有英文对德文的“误读”、中文又对德文词和英文词连起来“误读”的原因吧。尽管刘先生这里的说明与其以前的理解自相矛盾,但无论如何,他的这个最新理解是积极前进的,也是令人欣慰的,应该说,这一解说比较切合原意。

就“艺术”的理解来说,朱国华在分析黑格尔艺术终结论时,认为这个论断在后来被主要分解成两个命题:其一,艺术是否“仍然是对我们的历史性此在来说决定性的真理的一种基本的和必然的发生方式”?这实际上首先讨论的是艺术与真理的关系,艺术的认识论问题。其二,艺术是否会消亡?这里实际上谈论的焦点是艺术的发展、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实践论问题。朱国华的这种理解指出了黑格尔“艺术”观念中渗透着的辩证思想:一方面,艺术作为“一般”,它是一种与人类共存的精神与情感需求,不会终结。另一方面,艺术作为“特殊”,它是一种与社会历史实践相结合的有着具体价值功能及形态样式的精神载体,它的确又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更新,新媒介的运用等因素而变化甚至消失

[上一篇]公共水墨与私秘笑语:刘庆和水墨.. [下一篇]水墨画作为一个问题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招聘精英 | 网站律师 | 友情链接